如何处理排便后的阵发性眩晕
优质回答
排便后出现阵发性眩晕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体位性低血压、颈椎病、耳石症等,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等措施改善。
1、体位性低血压:长时间蹲着或坐着时,血液大量淤积于下肢,突然站立后,因重力作用,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到大脑,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症状。
(1)一般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在排便后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可以先坐一会儿,然后再站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平时可以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米多君、屈昔多巴等药物升高血压。
2、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狭窄或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
(1)一般治疗:颈椎病患者在排便后可以适当活动颈部,缓解肌肉紧张,避免长时间低头。
(2)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药物营养神经。伴有疼痛时,可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止痛。
(3)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4)手术治疗:如果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减压术等。
3、耳石症:又称良性位置性眩晕,是引起阵发性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在改变头位时会突然出现短暂的眩晕,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1)变位试验: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通过改变头位,观察是否出现眩晕及眼震,判断病变侧别。
(2)手法复位: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变位试验结果,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将脱落的耳石复位。
(3)药物治疗:可使用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于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甲氧氯普胺、异丙嗪等药物对症治疗。
出现排便后阵发性眩晕,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