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梗的发病机制
问题描述:请问什么是心梗的发病机制?
发布于2022-04-27・浏览2245次
优质回答
顶俩健康专家团
精创内容 三审三校
心梗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导致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当斑块破裂,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
2、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在破裂处,形成血栓。血栓不断增大,最终可能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肌梗死。
3、冠状动脉痉挛:在某些情况下,如情绪激动、吸烟、冷刺激等,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导致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加重已存在的斑块或血栓造成的心肌缺血,或者独立地导致心梗。
心梗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早期干预和改善生活习惯对预防心梗至关重要。如有心梗症状,应立即就医。
提示:科普内容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相关问答
-
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脏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因不同类型的心脏病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的心肌细胞代谢降低,心肌细胞内的钠-钾-ATP酶活性降低,心肌环化酶减少,以及细胞间粘蛋白和粘多糖的沉积。
-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心肌损害、疾病并发、疾病加重,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心脏结构异常,随着时间推移,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出现心力衰竭。